縣域經濟“瞰”甘州暨“三抓三促”行動?|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點亮”群眾幸福生活
文/白梅薇 攝影/王建平 陳海 任紅霞
小區垃圾無人清理問題如何解決?物業進駐小區如何運行?近日,在甘州區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召開的一場黨建引領民主協商會議上,社區、業委會、黨員代表、業主代表、物業公司就前期征集到的居民需求和問題反饋進行交流協商。
【資料圖】
“甘州區財政局作為共駐共建單位,已經主動認領了服務事項,為平安家園小區購置了垃圾桶、門禁系統等設施,為物業公司進駐奠定了基礎。”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黨委書記崔燕婷說。
近年來,甘州區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立足資源集聚、人員集聚優勢,不斷健全“大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網格化治理、一鍵式響應”工作機制,以黨建“繡花針”穿起社區治理“千條線”,“繡”出了城市幸福生活“新圖景”。
一雙鞋、一部收音機、一個助聽器……在小寺廟社區的心愿墻上,居民們的一個個“微心愿”被陸續“點亮”。
為將居民煩心事、操心事解決在一線,社區黨委通過規范運行“社工委”,聚焦群眾多元化需求,與共駐共建單位共同解決社區建設、物業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棘手問題128件,點亮居民“微心愿”382個,激活了社區治理“源頭活水”。
同時,實施“契約化”共建,打破行業組織地域、層級、隸屬關系壁壘,與16個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健全完善“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引導213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大力推廣“先鋒物業”,推行黨員社區工作者、物業公司管理人員、業主委員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解決物業服務突出問題八十多個,實現“大社區治理、大物業服務”。
今年3月,小寺廟社區居民郝某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想在小區停車場內安裝充電樁,但物業公司卻屢次推脫,不愿配合。
甘州區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調解員姚中文以2022年中國普法公布的相關案件為例,對物業公司進行了耐心細致地解釋,告知其根據相關規定在業主要求安裝充電樁時,物業公司應該予以配合、提供便利。經調解,該物業公司同意盡快協助郝某安裝好新能源電動車充電樁。
“群眾的事就是我們的事,將心比心,才能贏得民心!”姚中文說道。
今年以來,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充分發揮轄區“兩代表一委員”和“五老”資源優勢,打造“茶話小憩”,為轄區居民提供常態化矛盾糾紛調處、心理咨詢輔導等服務。建立“小板凳”議事會、鄰里見面會等議事協商機制,以“線上監管+線下議事”方式,發現處置矛盾糾紛136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3件,使“陌鄰”變“睦鄰”,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
此外,實施“數據賦能+社區”行動,將123名社區工作者、網格員、樓院長等納入組織工作“一鍵響應”系統,完善“一門式全天候”響應工作機制,設立“一站受理、全科服務”窗口,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確保居民訴求有人響應、有平臺解決。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