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勞動仲裁“123”工作法助推仲裁工作提質增效
(資料圖)
甘州融媒訊 “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甘州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認真落實行動要求,結合勞動仲裁工作,突出重點、明確思路、強化統籌、狠抓落實,以服務市場主體為重點、以服務民生主體為根本、以拓展服務領域為載體,嚴格按照“仲裁實體合法、時間時效合法、組織程序合法、文書檔案合法、職能責任合法”總體要求,堅持推行“123”工作法,切實推動甘州區勞動仲裁工作提質增效。
構建1個聯調機制
立足職能職責、服務中心大局,探索建立人社+工會+司法+婦聯的“1+N”調解機制。聘請司法、總工會、婦聯、專業律師等15名法律知識水平高、糾紛化解方法多、案件調解業務熟的調解員組成聯調隊伍,建立健全受理范圍一致、裁審標準一致、裁審程序統一規范銜接的規范辦案制度,形成部門聯動多元化解調處勞動人事爭議的工作方式,使糾紛調解由仲裁主導的“獨角戲”轉變為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合唱團”,構建全區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大格局。2023年以來共受理案件284件,調裁案件205件,涉及職工205人,調解結案率達70%。
暢通2條調解渠道
強化服務意識,為農民工仲裁案件開設“綠色通道”。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家庭困難人員工傷賠償等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勞動爭議案件,簡化審批流程,落實優先受理、主動上門服務,開展導訴服務,采取提前“風險告知”、預約開庭審理、案后回訪等措施,對案件進行快立快審。針對案情復雜、涉案人員多的案件,指導當事人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援助律師介入,幫助收集證據、參與協調、化解糾紛。至目前,通過“綠色通道”調解爭議案件為勞動者追回薪資4.5萬元。
提升服務效能,積極推廣“互聯網+調解仲裁”模式。持續探索實施簡易案件快速審結、復雜案件合議審理的辦法措施,努力縮短辦案時間,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依托全國勞動人事爭議在線調解管理平臺,通過“線上”調解勞動爭議,實現了“不出門也可維權”,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進行維權,提升勞動爭議處置效率。至目前,通過“互聯網+調解仲裁”模式調解爭議案件78件,辦結率達100%。實現了勞動維權“零跑腿”,在線訴調“得實惠”
優化3項服務方式
優化調解前置。堅持“調解優先,以調促和”的原則,對可能達成調解協議的案件,實行調解前置,引導當事人到基層調解組織進行調解,盡量促成當事人達成審前調解,以柔性化手段處理勞動爭議,在促成調解的同時,督促用人單位盡快履行調解書規定的給付義務。在指定時間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再由仲裁庭開庭審理。2023年上半年,共調解勞動爭議糾紛案件167件,涉案金額達937800元,切實維護保障了勞動者合法權益。
優化多元化解。實行分類辦案,實現調裁分流,對于爭議焦點相對簡單明晰的追索勞動報酬案件,建立工作臺賬,啟動“快調”程序,由聘用調解員進行調解。對于案情簡單、易于調解的案件分流基層調解組織先行調解,促使基層調解組織主動參與仲裁案件,及時化解糾紛隱患,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協調聯動、銜接有效、系統完備的大調解格局。至目前,全區18個鄉鎮、5個街道基層調解組織實現全覆蓋,指導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110個,烏江鎮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獲評“全國工作突出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稱號。
優化辦理流程。以“高效便民、案結事了、事了人和”為目標,以“四零服務”為抓手案前把好立案關,做到貼心服務“零投訴”;案中把好質量關,做到審理裁決“零失誤”;結案后把好效率關,做到回訪服務“零差錯”,實現了勞動維權“零跑腿”,把好仲裁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回訪關口,堅持簡化調解程序、優化舉證質證環節、改進文書送達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能,努力把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消化”在訴前、“化解”在訴中,盡量減少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共同推動勞動人事爭議高效化解。(余曉晶 金小莉)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