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熱點!梨貯藏冷(凍)害的發生與防控技術要點

          2022-10-07 09:45:51    來源:中國果樹微信號    作者:   編輯:qysb005

          冷(凍)害是梨果貯藏時對低溫脅迫作出的反應,在此過程中,果實發生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和細胞功能障礙。冷害指在果實組織冰點以上的不適低溫造成的傷害,凍害指在果實組織冰點以下的低溫引起組織結冰造成的傷害。

          癥狀特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生冷(凍)害后,果皮出現皺縮、褐變、水浸狀或褪綠等癥狀,后期果心、果肉褐變,或果肉木質化、絮敗,風味和香氣喪失,軟肉梨則導致不能正常后熟。通常情況下,發生冷(凍)害的果實在低溫下看起來仍然完好,但溫度升高后,冷(凍)害癥狀明顯。產生冷(凍)害的梨果對機械傷、細菌和真菌病害的抵抗力下降,易腐爛變質。

          主要發病原因

          冷(凍)害程度與低溫持續時間及低溫的程度有關。低于冷(凍)害臨界溫度時間越長,冷(凍)害發生率越高,溫度越低,冷(凍)害發生率越高、程度越嚴重。產生冷(凍)害的溫度因梨品種、生長條件、采收成熟度及內在品質不同而變化,同一品種采收越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越易發生冷(凍)害。冷庫內制冷不均勻是導致冷(凍)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臨近風機庫的風機位置的梨果極易在制冷時發生冷(凍)害。同時,低濕也會加重冷(凍)害的發生。果園有機肥施用量較多、N/Ca高、干物質含量高的果實不易發生冷(凍)害。

          抗感品種

          一般而言,與其他系統梨相比,秋子梨較耐低溫。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耐低溫。

          防控要點

          (1)貯藏前測定果實冰點,不同品種耐低溫程度不同。采用高于冷害臨界溫度的低溫進行貯藏,鴨梨等對急降溫敏感品種,易發生黑心等冷害癥狀,需采用緩慢降溫方式來控制冷害的發生。

          (2)貯期溫度的監測。在不同位置,如風機、庫門、庫間中間位置放置溫度探頭,并定期測定果實溫度。

          (3)定期檢查,及時修復。發生冷(凍)害的果實如發現及時并采取緩慢回溫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快速解凍會損傷組織,但非常緩慢的解凍,如在0~1℃下,會使冰在組織中停留太久,并導致損傷。一般認為,在4℃下解凍對大多數梨造成的損害最小。但氣調庫果實發生冷(凍)害后通過緩慢回溫不能減輕冷(凍)害癥狀。

          (4)改善冷庫制冷設備。排管庫制冷均勻且省電,雖前期投入高,但可極大減少因冷(凍)害造成的損失,并降低電費。

          盡管梨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耐受短期的冷(凍)害,但經冷凍修復的梨果通常貯存期較短,更容易受到微生物入侵。因此,應通過提高果實品質等方式來提高梨果的耐低溫能力,并在貯藏過程中嚴格管理溫度,避免冷(凍)害的發生。

          聲 明:本文摘編自《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2年第9期“梨貯藏冷(凍)害的發生與防控技術要點”(賈曉輝,王文輝,張鑫楠,杜艷民)。

          標簽: 技術要點 臨界溫度 害發生率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