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文:贛州市“五項機制”助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A級主體包保責任有效落實
(相關資料圖)
一是建立分層分級聯動對接機制。在市級層面,明確市市場監管局班子成員為掛點縣A級主體包保工作市級聯絡員,分管科室負責人為工作人員,共同負責對接包保市領導,每季度提出督導建議、制定督導方案,協助開展包保督導。在縣級層面,明確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領導為縣級聯絡員,市場監管部門1名領導和2名干部為日常監管人員,教育或工信等A級主體主管部門為行業管理人員。在市場主體層面,明確市場主體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分別為總負責人、協助負責人和具體責任人。
二是健全日常督查檢查工作機制。市級、縣級聯絡員每年分別對A級主體實地督查2次以上。縣級市場監管和教育工信等部門要將A級主體列為重點管理對象,按照經營業態制定重點檢查內容清單;市場監管部門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全面檢查,每年抽檢食品樣品3批次以上;教育部門每學期對A級學校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檢查2次以上;工信部門重點扶持A級食品生產企業實施HACCP和ISO管理體系。
三是建立定期逐級報告機制。市級聯絡員每年2次向包保市領導報告督查檢查、發現問題和跟蹤整改情況,縣級工作人員每季度匯總監督檢查、抽檢、發現隱患、閉環整改等工作情況,逐級呈報包保領導。
四是健全市場主體責任落實機制。細化企業“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實行風險排查零報告,做好《每日食品安全檢查記錄》《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報告》《每月食品安全調度會議紀要》等記錄,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五是強化協調配合機制。加強市縣兩級政府、市場監管與教育工信等部門之間、監管人員與食品企業之間協調配合,統籌日常監督檢查和包保督導,既要督促做好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改,幫助企業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又要盡量減少對食品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形成食品安全共治共管新格局。
目前,贛州市18名市黨政領導已對包保的39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A級主體全部開展了首次督導,發現并整改食品安全隱患82個,有效帶動縣鄉村干部落實包保督導工作責任和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