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壽險公司擬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環球速看
“預定利率調整將影響公司幾十款在售產品,以及下半年新單保費。公司正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對預定利率在3.0%以上的在售產品進行重新定價,并考慮未來產品的潛在發展方向。”近日,一家壽險公司總精算師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
這或許是近兩個多月以來壽險公司經營層面的一個縮影:逐步停售預定利率在3.0%以上的普通型產品,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并進行備案,與銷售平臺協調系統對接,準備新產品宣傳材料……
【資料圖】
在銷售端,由于消費者對儲蓄型保險產品需求旺盛,無論個險渠道還是銀保渠道、經代渠道,都在趁著“停售潮”抓緊最后一波銷售。記者了解到,5月底便有不少壽險公司完成了全年的業績指標。
為何要下調
預定利率是指壽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營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如果不考慮任何費用成本,消費者實際到手的年化回報率就等于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但由于保單經營一定有費用成本,消費者實際到手的回報率一定會低于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
當前,普通型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是3.5%。記者從多家壽險公司獲悉,這些公司已經按照不高于3.0%的預定利率進行了儲備產品開發,而預定利率下調主要是為了控制整體負債成本,降低利差損風險。
近年來,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代表的儲蓄型保險蓬勃發展,其因保障期限長、確定回報較高,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但隨著眾多保險公司競爭日趨激烈,現金價值和客戶收益率不斷提高,產品定價越來越激進,銷售宣傳誤導時有發生,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利率下行趨勢明顯,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投資端普遍承壓。”上述壽險公司總精算師認為,這無疑將進一步積聚行業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利差損風險。
過去10年,國內長端利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尤其在過去3年疫情影響下,經濟走弱帶來持續的低利率環境。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在此背景下,保險公司負債端仍然給予客戶保證的、高于其他金融產品的收益水平引發市場較大擔憂,尤其保險產品呈現長久期特點,而國內長久期資產供給極為有限,長期看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再投資風險。
在長端利率趨勢性下行背景下,通過調整預定利率降低剛性負債成本是大勢所趨。例如,自4月以來,多家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
參考海外經驗,負債端降低產品預定利率也是普遍做法。例如,為解決“利差損”危機,日本壽險行業在降低預定利率、壓縮經營成本、優化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從利率市場走勢看,未來利率下行可能性較高,而利差損風險可能會導致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一家地方性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新開發的產品要持續做好預定利率、負債成本管理,做好資產負債的匹配,均衡配置資產類別,降低利差損風險暴露。
調整后有何影響
目前,各壽險公司大部分在售普通型長期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高于3.0%。業內普遍認為,預定利率下調短期內將帶來較大產品開發壓力,不過長期發展不會受到影響。
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產品及系統要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完畢,并且對銷售人員進行適當的產品宣導培訓,使一線在熟悉新產品形態的同時能夠對預定利率調整形成正確認知。預計在短期內會對保險產品的相對競爭力產生一定影響,但是長期壽險產品在解決用戶養老、健康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和保障功能,長期來看,新業務也會逐步恢復。
上述地方性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預定利率下調對保障屬性弱的產品價格影響程度大于保障屬性強的,短期內會對公司的新單保費增長帶來一定壓力,預計市場需要一定時間消化。但從長期來看,將有利于促進保險產品回歸保障,促使各公司提升產品供給及創新能力,公司的負債成本將逐漸降低,從而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同時,預定利率下調后,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產品的競爭力將有所降低,保險公司在產品策略方面如何調整備受關注。
“分紅險可能是未來公司的潛在發力方向。”上述壽險公司總精算師分析,由于分紅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2.0%至2.5%之間,保證利益部分成本較目前的儲蓄類產品低,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調整非保證利益部分管理客戶收益。當分紅險實際投資情況表現較好時,客戶有機會獲得更好收益。而當市場利率處于下行期間時,保險公司也有機會更好地管理利差損風險。
東吳證券研報認為,產品儲備方面,壽險公司預計會推出分紅險等利益共享的新型產品,考驗隊伍的銷售能力。新型產品貢獻占比有望提升,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剛性負債成本壓力。不過,相對復雜的產品形態和利益演示信息要求,對渠道、客戶和公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關業內人士建議,在加強新型產品儲備的同時,保險公司應大力發展保障型產品,降低保險產品對資本市場波動的敏感性;以“產品+服務”形式滿足客戶個性化保障需求,強化產品功能屬性,弱化產品利益屬性。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