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食安專家說食安|春夏養生全攻略:遵循原則,科學養生

             來源:今日熱點網    時間:2025-05-30 14:27:05

          在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當下,養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其中。但養生方法眾多,并非都適合每個人。

          本期“食安專家說食安”

          我們邀請到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主任醫師

          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健康風險評估室副主任

          紀桂元

          一起深入了解中醫養生

          尤其是春夏季節的養生要點

          \

          紀桂元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主任醫師

          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健康風險評估室副主任

          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廣東省居家養老服務協會公共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健康城市促進會營養健康與食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營養學會營養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出版著作《粵菜膳食營養》《廣東省兒童青少年膳食指導》《廣東省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十年變遷》,參與《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2019年)第七卷第七章“癌癥”章節的編寫,以及參與其他如《舌尖上的粵菜—營養標識圖譜》、《挑食寶典》等書籍的編寫。

          養生相關介紹

          中醫養生以 “天人相應”“陰陽平衡” 理論為指導,通過飲食、起居、精神心理、運動等綜合手段,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緩衰老的目的,與 “治療疾病” 有著本質區別。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養生學的基礎,“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等理念是其基石,“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則是重要原則。

          飲食養生,即中醫食療,是中醫養生的核心內容,其核心理念是 “藥食同源”,認為食物和藥物有相似性能和功效,可通過合理搭配食物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例如,依據 “四氣五味” 理論,選擇合適食材調整臟腑功能。古籍中提出的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與現代平衡膳食理念相符,強調食物多樣和主食的重要性。同時,“飲食有節”,即進食定時、定量,不偏食挑食,也符合現代科學。

          春夏養生原則

          春夏養生在遵循養生基本原則的同時,有著獨特之處。中醫強調 “春夏養陽”,順應自然界陽氣生發規律,保護體內陽氣。

          春季萬物復蘇,人體陽氣生發,肝氣旺盛,但氣候多變易致人體失衡。此時食養應多吃升發的新鮮蔬菜,如春筍、白菜、豆芽,以及辛溫發散的蔥、姜、香菜等,避免酸收之味,以振奮陽氣。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陽氣外盛。養生宜清淡解暑,吃苦寒清熱之品,如蓮子、苦瓜、綠茶、綠豆,同時適量吃暖胃的生姜。由于夏季出汗多,易耗氣傷陰,應多喝水,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豆湯、西瓜。此外,夏季濕氣重,要忌油膩生冷,選擇祛濕健脾的食物,如薏米、紅豆。

          不同人群的春夏養生

          兒童

          兒童飲食上,多吃綠色蔬菜、當季水果、富含鈣和優質蛋白的食物,避免冷飲及煎炸食品;

          生活起居上,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并適當午休;

          運動與疾病預防方面,鼓勵戶外輕量運動,預防過敏和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

          老年人在春季要“春捂”,飲食清淡易消化,多吃大棗、核桃等溫補食物;夏季多飲水,適量吃苦瓜等苦味食物清熱。

          運動以散步、八段錦為主,注意防跌倒,保持情緒穩定,預防春季抑郁,控制慢性病,定期監測,避免擅自停藥。

          青壯年

          青壯年春季可多食山藥、大棗健脾胃,夏季喝綠豆湯解暑,避免熬夜,保持作息規律。推薦游泳、慢跑等有氧運動,運動后避免立即沖冷水澡。

          春季保持積極心態,職場人群要防“春困”,夏季避免煩躁,空調溫度不宜過低,避免“空調病”。

          食療養生的注意事項

          要因人而異

          不同體質和疾病狀況適用的食療方法不同。例如,高血壓人群宜清淡飲食,多吃降壓利水食物如芹菜、冬瓜;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選擇對血糖影響小的食材。

          國家衛健委針對多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及特殊人群(兒童青少年)發布了食養指南,《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在國家衛健委官網可以查到,可供參考。

          食材選擇與搭配要科學

          遵循“藥食同源”,從規定名單中(截至目前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的一共有106種)選藥膳食材,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避免混雜有毒植物導致中毒。注重食材搭配協同作用,如在制作粽子或熬制臘八粥時,將谷類、豆類、果仁等多種食材搭配在一起,既能保證營養豐富,又符合“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膳食理念,使各種營養成分相互補充。

          要適量食用

          控制食量,避免過量食用加重身體負擔,如紅棗、蜂蜜食用過量會有不良影響;注意食用頻率,如薏苡仁雖能祛濕,但性偏涼,長期天天食用可能損傷脾胃陽氣,脾胃虛寒者更要注意。

          避免盲目進補

          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適養生方法,避免跟風或偏信民間偏方。

          民間偏方是否可信?

          紀桂元提醒

          民間偏方的可信性需辯證看待。

          有些偏方蘊含實踐智慧,符合現代科學原理,如綠豆湯解暑,綠豆含多酚類物質清除自由基,豐富的鉀能補充夏季汗液流失。

          但也有不少偏方缺乏科學驗證,存在夸大療效或潛在風險。比如,民間認為魚膽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有人因此生吞魚膽,然而魚膽中含有強毒性的鯉醇硫酸酯鈉等毒素,會導致中毒。

          由于很多民間偏方缺乏嚴謹科學驗證和專業醫學依據,盲目使用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春夏養生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遵循養生原則,根據不同人群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的調節,同時正確對待食療和民間偏方,才能達到理想的養生效果,讓我們在春夏季節保持健康、充滿活力。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