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漳州市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食品企業未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書從事紫薯餅生產加工案
案例簡介
2021年4月16日,平和縣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依法對漳州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場所平和縣小溪鎮金光村長利51-2號進行檢查,發現當事人未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書從事紫薯餅生產經營活動,該行為涉嫌違反《福建省食品安全條例》的有關規定。
經查明,當事人于2021年03月25日辦理營業執照登記,于2021年4月6日開始生產制作紫薯餅。當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固定、獨立,規模小、生產條件和生產工藝相對簡單,生產的產品為紫薯餅,是漳州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食品目錄(第四批)的產品,因此,該公司符合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屬性,應主動向平和縣市場監管局申報《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證》。當事人未取得小作坊核準證書的情況下,于2021年4月6日開始,擅自進行生產加工紫薯餅,屬于無證生產加工食品小作坊的違法行為,平和縣市場監管局對上述違法行為處罰沒款合計人民幣8600元。
案例評析
當事人未取得小作坊核準證書從事紫薯餅生產加工活動,其行為違反了《福建省食品安全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一款有關“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實行核準制。申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書的,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頒發核準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核準并書面告知理由”的規定,依法應當依據《福建省食品安全條例》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違法本條例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未取得核準證書或者生產經營禁止的食品的,由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進行處罰。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應當依法規范經營,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書,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堅持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加強對小作坊生產加工行為的規范引導,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供稿|法規科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