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2022 年我國肉雞產業形勢分析、未來展望與對策建議

          2023-03-23 14:01:56    來源:中國畜牧雜志微信號    作者:
          摘 要:本文總結了2022 年國內外肉雞產業發展形勢,剖析了我國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就肉雞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判,最后提出對策建議。

          01

          2022 年國際肉雞產業發展形勢


          (資料圖)

          1.1 全球肉雞生產增速進一步放緩,四大主產國(地區) 產量占比下降

          1.2 全球肉雞貿易量小幅增長,巴西、泰國和中國出口顯著增長

          02

          2022 年我國肉雞產業特點和面臨的挑戰

          2.1 我國肉雞產業特點

          2.1.1 新育成自主品種戰略作用不斷凸顯,種源供給能得到有效保障

          白羽肉種雞新育成品種戰略作用不斷凸顯,父母代平均存欄量降幅2.4%。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2022年我國白羽肉雞祖代更新數量為96.3萬套,較2021年下降超過20%,居歷史低位(圖1)。2022年我國白羽肉雞祖代更新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由之前的主要依靠國外引進祖代及部分依靠國外曾祖代種源進行國內自繁的二元結構,轉變為“國外引進祖代、曾祖代種源,國內自繁和國內自有品種繁育”的三元結構。國外引種數量大幅下降,僅為34.3萬套;國外品種科寶曾祖代在國內自繁祖代約30.8萬套;在2021年通過審定的3個自主培育白羽肉雞新品種提供祖代數量約31.3萬套,其中“圣澤901”19.4萬套、“廣明2號”6.3萬套、“沃德188”5.6萬套。2022年祖代種雞平均月度總存欄量為178.5萬套,在2021年的歷史高位上繼續增長3.8%,其中后備祖代種雞數量及所占比重明顯下降;在產祖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居歷史最高位,達到121.1萬套,比2021年上升6.6%;后備祖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56.2萬套,較2021年下降3.0%。2022年父母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6 941.2萬套,較2021年下降2.4%;由于連續高位補欄,后備父母代種雞存欄持續增加,接近在產父母代種雞數量,在產、后備父母代平均月度存欄量分別為3 853.1 萬套和3 088.1萬套,分別比2021年下降8.5%和增長6.5%。

          黃羽肉種雞處于去產能過程中,父母代平均存欄延續下降趨勢。2019年黃羽祖代肉種雞存欄量居歷史最高位,2020—2021年雖連續下降,但降幅較小。整體來看,近年來黃羽祖代肉種雞存欄量持續居歷史高位,并處于去產能過程中。2022 年黃羽祖代肉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215.5萬套,較2021年微幅下降0.5%;其中,在產、后備祖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分別為150.7 萬套和64.8萬套,均較2021年微幅下降0.5%。2022年父母代種雞平均存欄量6 681.9萬套,比2021年下降2.8%;其中,在產、后備父母代平均月度存欄量分別為3 899.8萬套和2 782.1萬套,分別比2021年下降3.6%和1.7%。

          2.1.2 飼料價格創新高,肉雞養殖成本明顯上漲

          飼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創近10年新高。玉米和豆粕是肉雞配合飼料的主要構成,其中玉米占50%~60%,豆粕占25%~30%。2022年玉米和豆粕價格上漲,尤其是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國內肉雞配合飼料價格上浮至歷史高位。2022年玉米平均價格為2.98元/kg,較2021年增長1.5%;年末玉米價格達到3.05元/kg,較2021年同期增長7.43%。2022年豆粕平均價格為4.67元/kg,較2021年增長23.2%;年末豆粕價格達到5.07元/kg,較2021年同期增長34.1%。2022年肉雞配合飼料平均價格為3.89元/kg,較2021年增長7.17%;年末肉雞配合飼料價格達到4.09元/kg,較2021年同期增長10.8%(圖2)。

          白羽肉雞養殖成本上漲3.0%,黃羽肉雞養殖成本上漲6.6%。根據農業農村部對60個生產大縣(市、區)的300個行政村1 099戶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分析,2022年白羽肉雞養殖成本上漲較大,黃羽肉雞基本持平。2022年白羽肉雞養殖環節,雖然全年平均雛雞成本等有小幅下降,但由于飼料成本漲幅顯著,全年白羽肉雞平均養殖成本上漲3.0%,為8.1元/kg。2022年黃羽肉雞則受各項成本上漲,尤其是雛雞成本和飼料成本上漲因素影響,養殖成本增幅達到6.6%,為13.7元/kg。

          2.1.3 肉雞價格整體呈現增長趨勢,產業鏈利潤白羽肉雞下降、黃羽肉雞上升

          綜合雞肉價格實現較大增幅,商品代肉雞出欄價格年內波動明顯。從綜合雞肉價格來看,根據農業農村部集貿市場監測數據(圖3),2022年綜合雞肉價格年內增長顯著,全年平均價格較2021年增長10.0%;2022年末綜合雞肉價格為25.0元/kg,較2021年同期增長13.4%。從養殖戶商品代肉雞出欄價格看,根據農業農村部對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白羽肉雞出欄價格全年平均為9.0元/kg,較2021年增長7.5%;全年價格最低點在2月份,為7.8元/kg,全年價格最高點在6月份和7月份,為9.7元/kg,最高點較最低點價格增幅24.2%,價格波動較大;年末12月份,價格出現較大回調,環比降幅10.7%,同比增長7.2%。黃羽肉雞出欄價格全年平均為17.4元/kg,較2021年增長15.3%;全年價格最低點在4月份,為15.8元/kg,全年價格最高點在11月份,為17.57元/kg,最高點較最低點價格增幅11.1%;年末12月份,價格也出現較大回調,環比下降13.1%,同比下降4.5%。黃羽肉雞中快、中、慢速型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但全年價格變動趨勢總體一致。

          全產業鏈收益白羽肉雞下降,黃羽肉雞上升。根據農業農村部對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分析(圖4),2022年白羽、黃羽肉雞養殖平均盈利分別為1.6元/只和5.9元/只,分別較2021年的0.6元/只和4.5元/只有所提升;年末12月份白羽、黃羽肉雞養殖盈利分別為-1.3元/只和4.0元/只,分別較上年同期的-0.15元/只和7.9元/只有較大程度下降;黃羽肉雞不同地區之間以及快速、中速、慢速不同品種之間存在差異,其中中速型收益狀況相對較好。從種雞、商品雞養殖及屠宰全產業鏈盈利情況來看,2022年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綜合收益為0.8元/只,較2021年的1.2元/只降幅明顯,全年盈虧月數比8:4;黃羽肉雞全產業鏈綜合收益為7.7元/只,較2021年的4.6元/只增加了3.1元/只,全年盈虧月數比12:0。

          2.1.4 肉雞總產量下降,黃羽肉雞占比持續下降

          消費市場低迷,全年肉雞總產量下降。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導致豬肉供給下降,從而帶來了雞肉消費市場的顯著升溫,帶動2019—2021年肉雞產量持續實現較大幅度增長。2022 年,隨著生豬產能逐步恢復至常態水平,豬肉價格從高位逐步回落,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圍多次反復,國內經濟復蘇進程明顯放緩,肉雞消費市場整體低迷,且飼料價格上漲明顯,擠壓養殖利潤,導致養殖戶對后市預期不樂觀,補欄較為謹慎,2022年肉雞產量出現明顯下降。根據農業農村部對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及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分析,2022年肉雞(包括白羽、黃羽和小型白羽肉雞)總出欄數量118.54億只,較2021年下降7.0 t,降幅7.7%;肉雞總產量為1 887.6萬t,較2021年下降146.9 萬t,降幅8.4%。

          產業結構持續調整,黃羽肉雞產量占比下降。2022年白羽和黃羽肉雞生產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小型白羽肉雞生產延續擴張趨勢。2022年白羽和黃羽肉雞累計出欄量分別為60.9億只和37.3億只,分別較2021年下降7.7%和8.3%;白羽、黃羽肉雞產量分別為1 191.0萬t和471.1萬t,分別較2021年下降8.5% 和8.1%。2022年小型白羽肉雞出欄量為20.4億只,較2021年增長6.7%;產量為225.4萬t,較2021年增長2.5%。此外,受消費低迷、飼料價格上漲等肉雞產業發展面對的共性因素,疊加“活禽管制”對黃羽肉雞銷售的抑制等因素影響,近年來隨著黃羽肉雞出欄量和產量的持續下降,黃羽肉雞產量在肉雞總產量中的占比持續下降;從黃羽肉雞內部的結構變動來看,快速型占比下降,中速型相對穩定,慢速型占比增加。

          2.2 我國肉雞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2.2.1 白羽肉雞引種受阻,我國肉雞育種和新品種推廣任務更加緊迫

          長期以來,因缺乏自有品種,我國白羽肉雞種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2022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國際航班不暢,以及歐洲和北美禽流感導致的國內禽類進口封關,我國白羽祖代肉種雞引種嚴重受阻。2021年12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的3個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白羽肉雞品種“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為2022年我國抵御引種困難增加了巨大底氣,確保了國內肉雞產業的穩定發展。但同時,2022年白羽肉雞種源供應風險加劇的問題再次凸顯,加快推進肉雞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更為迫切。此外,我國本土肉雞品種黃羽肉雞遺傳資源豐富,但資源利用程度低、品種重復性高,以及飼料轉化率等關鍵技術指標缺乏競爭力等問題突出,并且黃羽肉雞逐漸告別活禽銷售、轉為生鮮上市的必然趨勢,對屠宰加工型黃羽肉雞品種需求上升,也迫切需要肉雞種業科技創新的支撐。

          2.2.2 國際禽流感蔓延值得警惕,國內肉雞產業疫病防控任重道遠

          2020年以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地傳播,2022年禽流感疫情持續蔓延,其中歐美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禽流感危機。2022年11月,美國農業部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禽流感已導致美國超過5 000萬只家禽被撲殺;歐盟食品安全局公布數據顯示,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影響歐洲37個國家,已有近5 000萬家禽被撲殺。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公布數據,2022年雖然我國也出現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發生在野生家禽上,為點狀發生,可防可控,未發生家禽禽流感疫情。特別需要高度重視的是,H7N9 疫情又在北方檢出,迫切需要強化監測和防控。很多養殖場生物安全防控薄弱,一旦有新的變異病毒入侵,必將遭遇非常被動的局面。動物疫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在全球多國禽流感疫情大肆侵襲的情況下,國內疫病防控任重道遠,必須進一步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建設。

          2.2.3 飼料糧價格大幅上漲,加大低蛋白日糧推廣的需求愈加迫切

          因2022年初南美大豆減產,以及2022年俄烏沖突導致的全球糧食供給減少和能源價格抬升,國際糧食供需處于緊張狀態,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數據,2022年全球谷物價格指數平均為154.7點,較2021年上漲17.9%。2023年,受俄烏沖突帶來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仍存變數,以及可能的極端氣候導致糧食減產等多重復雜性因素影響,國際糧價保持相對高位震蕩運行的可能性仍較大。2022 年飼料糧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國內肉雞配合飼料價格持續攀升至歷史最高位,這一趨勢有可能延續至2023 年。飼料糧價格的高位運行,推動了肉雞養殖成本的顯著提升,嚴重擠壓養殖盈利空間,影響養殖戶補欄積極性。

          2.2.4 產業基礎不夠穩固,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亟需加快

          我國要推動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聚力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穩固強大的產業基礎。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持續發展,我國肉雞產業基礎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仍然存在制約實現價格適中、質量過硬、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短板和弱項。作為一個資源緊缺型國家,我國肉雞養殖的飼料、土地、人工價格等全線高企,肉雞養殖成本明顯高于美國、巴西等肉雞生產和出口大國,缺乏競爭力。此外,雖然肉雞養殖規模化水平持續提升,雞舍養殖設備和環境控制條件逐步優化,但大部分肉雞養殖場距離實現高質量標準化還有較大差距,導致反映養殖成效的關鍵技術參數偏低,直接影響到養殖成本和產品質量。再者,隨著養殖總量規模的不斷擴大,由于缺乏合理的種養布局,大量養殖糞便集中排放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消納耕地的問題突出,環保壓力長期存在,環保成本仍將高企。

          2.2.5 雞肉與豬肉市場份額競爭加劇,提升雞肉消費份額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漫長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需求從“吃飽、吃好”轉向“營養、健康”,禽肉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高蛋白的“三低一高”的營養優勢,加之禽肉明顯低于豬牛羊肉的顯著價格優勢,使得禽肉在優化健康飲食結構、保障低收入人群優質蛋白質攝入方面優勢特征顯著。2019—2021年在非洲豬瘟影響豬肉供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景氣度背景下,憑借產業優勢,禽肉搶奪豬肉市場10個百分點,但2022年隨著國內生豬供給回調至2018年非洲豬瘟前的常年產量,消費端雞肉與豬肉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肉雞產品加工業發展仍然滯后,精深加工產品少,尤其是熟制加工品占比明顯偏低,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潛能開發;產品銷售的適應性創新明顯不足,在借助互聯網平臺和現代物流拓展渠道營銷方面的創新有待進一步提升。

          03

          2023年肉雞產業發展趨勢及對策建議

          3.1 2023年肉雞產業發展趨勢

          3.1.1 全球肉雞消費需求強勁,肉雞產量增幅回升

          3.1.2 我國肉雞產量將反彈回升,凈進口量保持基本穩定

          3.2 肉雞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2.1 加大肉雞種業科技創新,為產業鏈高效高質運行提供基礎支撐

          3.2.2 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3.2.3 優化飼料糧供給路徑,保障飼料糧有效供給

          3.2.4 主動適應需求市場發展新趨勢,重視終端產品研發和銷售優化

          3.2.5 盡快啟動“禽肉翻番計劃”,助力食物系統轉型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